《永乐大典》高清影像数据库系统

# 1. 项目背景
《永乐大典》高清影像数据库(第一辑)由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规划指导,国家图书馆委托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建设,项目入选 2021 年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首批立项项目。
《永乐大典》高清影像数据库(第一辑)是《永乐大典》系统性保护研究整理工程的组成部分,致力于开展存世大典的文献数字化、全文化与数字版本征集,全面展示大典风貌及版本魅力,传播大典相关知识与文化,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文献资源支撑。项目坚持开放建设、公益服务,积极探索文本结构化、知识体系化、利用智能化的研究和实践,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赓续中华文脉做出贡献。
该项目第一辑收录国家图书馆藏《永乐大典》四十册、七十五卷,共涉及 14 个韵部、17 个韵字、1800 部书,除呈现《永乐大典》高精图像、整体风貌及相关知识外,尝试对部分大典内容做了知识标引示范,为后续《永乐大典》的知识体系化、利用智能化进行探索。
# 2. 项目目标
《永乐大典》高清影像数据库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以《永乐大典》高清图片、对应文本为核心材料,辅助以介绍《永乐大典》本身的版式知识以及成书、流传及散佚的史话,运用数字人文的技术手段,借助融媒体的传播手段和表现力,充分呈现《永乐大典》的文物价值、文献价值、艺术价值,为大众提供认识、鉴赏和阅读《永乐大典》的渠道,向大众普及传播《永乐大典》知识, 以期提高普通大众对传统古籍文化认知,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。为此,本项目分为三期来实现:
第一期目标:以《永乐大典》为核心,梳理大典蕴含的古籍知识,并通过系统交互和融媒体等手段,向大众普及阅读大典需要具备的基础古籍知识,同时对大典进行细粒度标引和注解,辅助大众阅读和理解大典。
# 3. 项目设计
1、设计目标: 以创新的设计方式解构传达内容,突出《永乐大典》的文献价值、文物价值、艺术价值与故事性。
- 以实体化、互动化、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大典原貌与数据,增强沉浸体验,打破遥远的距离感
- 以顺畅清晰的结构,细致多维的角度让用户对大典建立全面的认知
- 以现代感、数字感承接传统文化之美营造视觉表现风格
- 以易用、高效、简洁的交互方式为体验原则搭建设计方案
2、页面呈现


# 4. 团队成员
# 立项团队
本项目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向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(古籍数字化工程)申请并获得资助立项。该项目的立项团队构成如下:
项目名称:《永乐大典》高清影像数据库(第一辑)
项目资助: 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
立项单位: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有限公司
项目负责人: 魏崇
学术专家: 杜泽逊、陈红彦、萨仁高娃、刘波
项目组成员: 殷梦霞、葛艳聪、王涛、王欢、廖生训、张爱芳、许海燕、张慧楠、霍文硕
# 研发团队
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这一文化工程项目,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 2021 年 12 月委托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承担该项目的设计与研发工作。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以北京大学-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为基地,整合北京大学和字节跳动双方的力量,组成联合设计与研发团队,目前系统已经在线发布,访问地址:http://www.yongledadian.com.cn/ (opens new window)。
团队成员名单如下:
项目指导: 张志清
产品负责人: 王军、李航、李涛
学术顾问: 刘玉才、史睿、杨浩
项目协调: 位通、王涛
产品总监: 位通、孟丽媛
概念设计: 位通、王凤翔
产品设计: 抖音体验设计中心
数据生产: 位通、王凤翔、张慧楠、邓秋怡
文字编辑: 位通、王凤翔、高树伟、张鸿鸣、赵之劼
开发测试: 蔡俪璇、刘德阳、刘佩智、胡海林、张泽鹏、董德、孙少鑫